深圳大学的“智能服务计算研究中心”(Center for AI Services Computing)是一个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型语言模型和下一代微服务架构领域领先的研究机构。该中心通过实施服务化、智能化、和产业化三大战略,专注于开发创新技术解决方案以应对现代社会和工业的复杂挑战,并推动智能数字经济的发展。同时,我们坚持信任、学生成功、创新、平等和可持续性的核心价值观。
服务化策略通过共享模式和软件定义技术将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提供为服务,智能化则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如大型语言模型(LLM)和深度学习增强服务的智能功能和决策能力,而产业化则确保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直接转化为工业互联网、智慧社区和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实际应用。通过这种多元化和战略性的方法,智能服务计算研究中心定将营造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研究环境。
这里不仅是研究生和教师的理想工作场所,其丰富的产学研项目和企业合作机会也使其成为吸引希望将理论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的专家和企业的磁石。加入智能服务计算研究中心,您将有机会参与到智慧园区、智慧城市、元宇宙、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AI生成内容(AIGC)以及AI教育等激动人心的项目中,共同推动科技创新的边界。此外,我们的先进实验室设施和广泛的产业合作网络为所有研究人员和合作伙伴提供卓越的支持。
我们鼓励创新思维和跨领域合作,力求在智能服务的未来应用和理论研究中实现突破。无论您是学术界还是产业界的专业人士,智能服务计算研究中心都是实现科技创新梦想的理想场所,这里不仅培养科技创新,也塑造平等、包容的未来。
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立足深圳特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是培养高精尖计算机类人才的摇篮。1983年,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由清华大学援建。2008年12月,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正式成立,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担任首任院长,推动学院全方位发展。经十余年建设,在现任院长黄惠的引领下,全院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奋发进取,在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平台建设、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社会贡献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对标世界一流努力攀峰!
近年来,在多个权威排行榜上,深圳大学计算机学科排名不断上升,ESI已进入全球万分之五,世界41位、全国第16;计算机专业国际学术排名CSRankings 2009-2024 位列全国第15;软科、USNews、泰晤士 2025 最新排名分别位列全国第18、21、18。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成果丰硕。现有教职工205人,其中专职教师127人,院士5位,国家级人才5位,国家级青年人才8位,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1位,全球高被引科学家3位,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19位,ACM/IEEE Fellow 5位;已成功培育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基金委合作创新研究团队1个,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4个,广东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3个,广东省珠江人才引进创新创业团队1个,深圳市孔雀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1个。
学院现有国家级计算机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省部共建粤港现代信息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等五个国家级科研教学平台,包括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在内的10个省级科研平台以及包括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在内的10个市级科研平台。学院设有八大研究单元,提供开放自由的学术交流和工作环境,助力前沿科学研究。
学院拥有完整的本硕博培养体系,已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广东省一流课程7门。悉心打造高精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与IT领军企业、一流科研机构及境外知名高校深度合作,拓宽教育维度,塑造复合型人才。本科专业连续多年录取分数位列深大首位,研究生专业报考热度和推免生录取数量稳居全校榜首。
近5年,发表计算机顶刊顶会论文500+篇,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500+件,成果转化超千万元;获批科研项目486项,到账经费超4亿元,包括国家重大重点类项目27项,其中特殊支持计划1项、重点研发计划2项/课题8项、基金委合作创新研究团队1项/重点10项/杰青1项/优青3项/海优2项;荣获科技奖励14项,包括广东省科技合作奖、中国计算机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深圳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深圳市技术发明一等奖、深圳市青年科技奖、中国专利优秀奖、教育部霍英东奖等。
1.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 出生日期在1985年1月1日(含)以后;
3. 具有博士学位;
4. 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 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5年4月15日前,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并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的工作经历。对于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申请人,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 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 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4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最终申报条件以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的申报指南为准
执行中央有关部门关于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有意向申报者请发送简历至深圳大学智能服务计算研究中心(Center for AI Services Computing)联系人邮箱。邮件标题请标注“海外优青+姓名”,简历应包含个人基本信息、联系方式、学习和工作经历、主要学术成就等。
· 官网地址:https://aisc.szu.edu.cn
· 联系人:张老师
· 邮箱:zhanglj AT szu.edu.cn